【学长攻略】尽力而为,才能问心无愧——我为什么选择港科大直博?
2020年05月12日 09:36  浏览量:
   

【本期男神档案】

计算机专业16级——曹赫

学分绩:85 | TOEFL:105 | GRE325+3.5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辗转的Destination


   

   

我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有出国深造的想法,但是四年之间目标地区换了三茬:大一疯狂想去日本留学,大二从土木转专业到计算机之后渴望去欧陆留学,大三之后听从前辈老师教导,开始老老实实准备申请美国高校;到现在拿到了港科大的全奖直博OFFER,可以说我大学四年之间基本上就是在看各地区学校以及专业情况(都能去当中介了)。



至于海外深造的理由,可能是家族里一直有这个意愿:让孩子出国去多长长见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主要目的是想趁年轻多看看不同的风景,毕竟人只有在广泛接受信息深刻体会之后才会做出最佳的选择



越靠近目标,越收获成长


   

   

     

学分绩方面我是吃了大亏的。大一我在土木学院,由于懵懂没有想太多,精力比较集中,所以开始时学分绩还是可以的。但大二转到计算机学院之后,由于没有任何背景以及前期准备,虽然怀揣一腔热血但是奈何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有限,最终导致之后的学习过程蛮费劲,学分绩就像三月底的美股一样不断跌停。不过好在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于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主动学习,鼓励自己正视缺点拥抱缺点,让自己后期的学习生活更加富有动力。


       

语言成绩方面,因为主要申请的是美国项目,因此对于托福和GRE相当重视(妄图补救自己GPA的短板)。但是我的ETS之旅也是相当坎坷,托福刷了四次,GRE刷了两次,辗转国内外多个考场,在整个2019年备受摧残;不过到最后在申请季到来之前拿到了一个勉强及格的分数,这一点我还是觉得蛮有意义的。当时支持我继续面对ETS爸爸的动力就是在知乎上刷:“如何看待裸考托福/GRE?”看见里面各位裸考大神的搞笑经历,自己心态也轻松了不少。


科研方面,我是在大三上学期才有这个觉悟。缘由说来也比较奇妙,大二暑假突发奇想买了一本机器学习入门书,觉得自己下水道级别的coding能力居然也可以搞出点花样;虽然后来知道这只需要会复制粘贴代码即可,但是当时确实让我找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向。同时,我报名参加了一系列数学和建模相关的竞赛,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阅读文献方面突然觉得很有兴趣。于是我找到了汤步洲老师,在实验室学姐学长的带领下,逐步开始医疗文本自然语言处理(NLP)方向上的研究(搬砖),在这期间通过接触具体项目、边看边学耳濡目染也积累了一些磕盐常识和经验。在这里要非常感谢老师和师兄师姐对于小白的不倦帮助!


         

海外交流方面,首先我要吹一吹国际处,举办了各种形式多样的讲座和活动,让我们能够在校内就可以接触到各类信息,对于我后来申请起到了不少帮助。大三暑假我参加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ECE学院的暑期Workshop,同时也经老师介绍在佛大医学信息系相关实验室开展了暑期访问活动。在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中,让我充分感受到国外院校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也为之后的申请工作铺好了道路。


然而纵使历经百般困难,也抵不过世事千变万化。作为2020年的预备留学生,我想说,我们的人生可能因为突入其来的疫情彻底改变了方向,但就如阿甘所说:不过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2019-2020 美研申请之路


   

   




   

【定位】因为大三开始确定主要申请美国院校,因此我的申请偏美系。赴美参加研究生留学一般分三种:PhD目标,MS目标,以及混申。我因为自知美国CS PhD申请之激烈就没有选择去捐这笔钱,主要申请的是MS项目。而这其中,CS专业赴美读MS的同学基本上是找工倾向,但我却仍怀揣着一颗想读博的心,于是选择的项目大多是研究型导向,不过基于风险分担原则也挑选了一部分就业型硕士项目。


     

准备材料TOEFL/GRE/Personal Statement/CV/Transcript/推荐信。其中作为文书中较为重要的PS和CV,因为申请DIY的缘故所以全部自己完成,根据后来录取结果我认为文书部分对于申请MS项目还是蛮重要,最好增加一些实习项目经历。推荐信部分,因为暑研期间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无paper),因此遗憾的失去了海外推荐信,但是好在得到了院里各位老师的鼎力支持,老师们在得知我的升学意愿后非常支持并且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选校】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定位是美国专排30-50名学校,选择的项目大部分避开了热门的大众情人校。虽然申请的是MS项目,但因为基本上都是研究型导向,所以经常反复查看各校CS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和教授们的兴趣方向。在和申请同学以及家人的沟通后,我又斗胆提交了若干份PhD项目的申请,其中就包括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导计划的PhD项目


     

【坎坷】在1月中旬我基本结束了申请提交的环节,之后就是漫长而又枯燥的等待期。开始时我接连吃到几封拒信,那时自己心态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重新审视自己的申请材料,一方面又在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这个冬天因为疫情的笼罩,气氛变得十分低沉,每天凌晨醒来刷邮箱,看着空荡荡的收件栏和不断飙升的确诊数,仿佛时间凝固在无尽的冬天。后来自己逐渐看开了,凡事皆有所指,未曾设想的道路也未必不可去践行。在几番准备PhD项目的面试过程中,通过撰写研究计划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开始勇敢的和别人讨论自己的看法和将来规划,这些都帮助我逐渐走出牛角尖。


我收到了以下offer:



  • 东北大学(MSDS)

  •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MSCS)

  • 佛罗里达大学(MSCS)

  • 瑞典皇家理工(MSDS)

  • 德州农工(MSCS)

  • 俄亥俄州立大学(MSCS)

  • 香港科技大学(CS in AI thrust ,PhD)

最终我选择了港科大。首先港科大在CS尤其是AI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可观的,无论是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迁移学习领域都有业内著名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我是十分佩服的。次之,鉴于北美疫情的现状,我如果坚持赴美留学那么将不得不考虑推迟入学,再加上国外疫情的不稳定性和经济所受到的冲击,我认为换条路走下去可能会遇见更好的风景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早做准备】有道是“有备无患”,语言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专业能力更是录取委员会注重的一项;


【留有余地】学会多给自己留下选择余地,虽然我们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但还是尽可能多去尝试不同的道路,因为永远无法预料到会发生什么;


【走好自己的路】在最后一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是保研、考研、出国、工作,甚至是GAP YEAR,都是自己的选项。或许在外界评判中存在高低之分,但是只要自己尽力而为,那就问心无愧

 





最后我想谈一谈留学的意义:即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走出去?往个人发展来说,留学是否是扩展视野的必须?往现实点来说,留学带来的“溢价”性质究竟是否存在?这几个月的疫情,国内外各种纷扰消息以及留学圈内部的焦虑也罢疑惑也罢,让我发现曾经积极倡导的“全球化”思潮和当今确实存在的“逆全球化”现象之间激烈的矛盾。


诚然,《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在拿到美国签证时在大使馆门前高呼“USA, here I come!”的情景一直是鼓励我准备出国的动力,但是当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也会发现他在被哥大实验室辞退在餐馆当服务生被歧视之后的落寞也是冰冷的现实。留学著名论坛一亩三分地里有一个专门的板块是“我为什么要来美国?”,里面各种故事和声音我想值得大家在选择留学前去倾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大学毕业是一个路口,这个路口前的我们不是四年前填志愿时懵懂的我们,希望大家都可以在厘清思绪之后选择一个方向毅然前行。